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辜鴻銘談張之洞:張文襄幕府紀聞
辜鴻銘談張之洞:張文襄幕府紀聞
上一张
辜鴻銘談張之洞:張文襄幕府紀聞
下一张
prev next

辜鴻銘談張之洞:張文襄幕府紀聞

作者: 辜鴻銘
出版社: 新銳文創
出版日期: 2018-08-2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40.00
市场价格: RM36.51
本店售价: RM32.49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為維護張之洞,辜鴻銘酸袁世凱只配做「老媽子倒馬桶」的活?!
  辜鴻銘不滿張之洞支持維新變法?!
  辜鴻銘在慈禧壽宴上大唱自編「愛國歌」:「萬壽無疆,百姓遭殃!」


  「余為張文襄屬吏,粵、鄂相隨二十餘年,雖未敢云以國士相待,然始終禮遇不少衰。去年文襄作古,不無今昔之慨……」
  ──辜鴻銘


  《張文襄幕府紀聞》是辜鴻銘在張之洞死後第二年(1910年)寫下的筆記小說,記述他任張之洞幕僚長達二十年期間的所見所聞七十則。張之洞乃晚清重臣,其實施新政、編練新軍,重視高等教育種種措施,背後都有著辜鴻銘鼎力謀劃的身影。

  辜鴻銘與張之洞都信守傳統儒家文化,對舊文化抱著難以割捨的情誼,在《張文襄幕府紀聞》中盡可看出辜氏對國家存亡的憂患意識。並且,在紀聞中不乏辜鴻銘對張之洞的著墨,代表兩人既密切且複雜的關係:諸如張如何倚重辜、辜又將張與袁世凱、端方大作對照,也記錄了辜對張在支持維新變法上時有微詞等事蹟。此外,辜鴻銘記錄對曾國藩、文祥的誇讚,稱許他們為大臣,褒郭嵩濤為上流人,而對端方、盛宣懷、袁世凱等,更用以幽默、挖苦,甚至毒辣的筆調加以評論。

  本書乃根據《張文襄幕府紀聞》新編而出,除重新分段、點校以便閱讀外,特請文史專家蔡登山做專文導讀,是喜愛清末民初歷史的讀者們,不容錯過的好書之一。

本書特色

  ◎看精通9國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的辜鴻銘,在擔任張之洞外文祕書20年間,是如何看待他這位身為晚清重臣、洋務運動領袖的上司呢?
  ◎被稱清末怪傑的辜氏,如何淋漓盡致地讚許、挖苦,甚至毒辣地評論曾國藩、李鴻章、文祥、郭嵩濤、端方、盛宣懷、袁世凱等人?
  ◎經典史料重現╳重新點校、分段,便於檢索
  ◎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辜鴻銘(1857-1928)


  學貫中西,精通9國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曾將《論語》、《中庸》、《大學》翻譯到西方,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著有《中國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義》)等英文書,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的說法。

主編簡介

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等十數本著作。
 


目錄

§導讀 辜鴻銘VS張之洞/蔡登山
 
弁言
 
§卷上
南京衙門 
不排滿 
虎門軼事 
曹參代蕭何 
大臣遠略 
上流人物 
書生大言 
五霸罪人 
清流黨 
孔子教 
新算學 
孟子改良 
踐跡 
務外 
生子 
為人 
公利私利 
權 
廉吏不可為 
愛國歌 
半部《論語》 
理財 
王顧左右而言他 
官官商商 
愛官 
亡八蛋 
禁嫖賭 
倒馬桶 
賤種 
貴族 
翩翩佳公子 
庸言庸行 
不吹牛

 
頌詞 
馬路 
大人有三待 
不問民
 
§卷下
真御史 
西洋議院考略 
國會請願書 
馬拉馬夫 
夷狄之有君 
爛報紙 
讀書人 
督撫學堂 
女子改良 
高等人 
費解 
不解 
狗屁不通
看畫 
華僑 
照像 
發財票 
賣窮 
不枉受窮 
葉君傳 
英將戈登事略 
贈日本海軍少佐松枝新一氏序 
士說 
在德不在辮 
自大 
依樣葫蘆 
學術 
風俗
政體 
看招牌 
愛才 
不自貴重 
不拜客 
自強不息 
猶龍
 
附錄:《張文襄公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