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親美與反美
親美與反美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親美與反美

作者: (日)吉見俊哉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3-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48.00
市场价格: RM62.56
本店售价: RM55.68
促销价: RM55.0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在東亞地區,日本長期穩定的親美意識格外引人注目。這不僅源於日美安保體制、自民黨的長期執政以及經濟的快速增長,更與日本民眾對美國的多重認知有關。美國對於日本戰後社會大眾而言,既是解放者又是征服者,既是慾望的對象也是恐懼的源頭。儘管經歷了1960年代反基地鬥爭、安保鬥爭以及日美經濟摩擦,大多數日本人依然認為戰後經濟的繁榮歸功於美國的庇護,美國的社會富足是日本發展的理想模式。這種背景下,日本逐漸忘卻與亞洲的聯繫,通過“擁抱”美國來尋找新的自我認同。

本書從社會文化研究和媒體研究的角度,深入探討了自19世紀“黑船來航”至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在日本社會中的形象變遷。從幕末到明治大正時期的理想化憧憬,到帝國主義階段將其視為敵國,再到佔領期及之後的複雜情感,這些變化也折射出了日本政治、社會、經濟和國際關係的演變。作者指出了二戰時日本帝國主義與戰後美國在亞洲影響力的歷史連續性,強調戰後日本與美國的“擁抱”關係既是美國霸權體系的產物,也與日本大眾對自我認同的構建緊密相連,並認為日本應超越“親美”與“反美”的對立框架探索自身的主體性,深刻反思與亞洲、歷史以及多元複合自我的關係。



吉見俊哉,1957年出生於東京都,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國學院大學教授。研究領域為社會學、文化研究、媒體研究。代表性著作有:《都市劇作:東京鬧市的社會史》(河出文庫,2008年)、《博覽會的政治學》(講談社學術文庫,2010年)、《視覺城市的地緣政治:凝視中的現代性》(岩波書店,2016年)、《平成時代》(岩波新書,2019年)、《大學往何處去:面向未來的設計》(岩波新書,2021年)、《未完成的東京重建:文化首都構想的失敗與戰後日本》(中公新書,2021年)等。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