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来西亚出版品 > 有人出版社 > 有人诗集 > 林健文新诗集 —— Air(亲签版)
林健文新诗集 —— Air(亲签版)
上一张
林健文新诗集 —— Air(亲签版)林健文新诗集 —— Air(亲签版)
林健文新诗集 —— Air(亲签版)
下一张
prev next

林健文新诗集 —— Air(亲签版)

作者: 林健文
出版社: 有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年4月
商品库存: 4
市场价格: RM32.00
本店售价: RM32.0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内容简介

林健文第三本詩集。

書分五輯,輯一〈因為馬來西亞〉有詩人與族群歷史的交織敘事。輯二〈因為霹靂〉寫霹靂的街巷樓館,是詩人對家鄉地方誌的傷逝書寫。輯三〈因為朗誦〉為詩歌朗誦而作,體現詩人對詩歌朗誦的觀察和思考成果。輯四〈因為生存〉書寫日常生活和人生經歷。輯五〈因為詩和生活〉以詩人自道的方式,表達詩人對生活與創作的積極意義。

馬華著名詩評人張光達寫序推薦:

「對林健文而言,寫詩就是用日常生活具體可感的事物,透過詩語言的文學表現,去傳達和表述超越現實表象的真實,呈現生命與時間的意涵,邀約讀者一同進入參與讀詩與朗誦。」

雨水分開山和山那天
我夢見一條泥鰍
藏在土地裡
透過雨水呼吸
一張一合間
空氣和水
一些在身體外面
一些滲入記憶裡
已無法分清楚

──〈Air〉


作者简介

林健文,馬來西亞霹靂州双溪古月人,畢業於馬來西亞工藝大學工業科學系。

曾獲第六屆星洲日報花踪文學獎新詩推薦獎、第四屆星洲日報花踪文學獎新詩佳作。

著有詩集《貓住在一座熱帶原始森林》、《貓影偶爾出現在歷史的五腳基》。

主編童詩集《帶很多的行李箱去海邊:馬華童詩集2022》。

曾參與動地吟演出,多次擔任全國詩歌朗誦及文學創作比賽評審。

 
 
目录
詩與生活的辯證:時間、記憶、情感、地方、歷史——序林健文詩集《AIR》 ◎張光達 6
 
 
輯一‧ 因為馬來西亞
風起 35
馬來印記 37
野故事 44
家事 48
廣府記憶 52
流砂記憶——側寫雙溪古月 55
瓦煲雞飯 58
我想站在獨立廣場朗誦國家原則 60
食神 62
 
 
輯二‧因為霹靂
雲湧 67
夜的第二巷 69
荒涼 72
老街 75
寶藏 78
舊樓 80
街坊 82
手信 84
 
 
輯三‧因為朗誦
聲音 87
兩岸—— 給2021年全國詩歌朗誦比賽 的同學及指導老師 89
AIR 93
大刀之簡 96
回聲 100
沉睡的阿米爾 104
聽一場詩歌朗誦 108
朗誦之必要 111
沒有聲音的故事——給動地吟所有的詩人和工作夥伴 114
煉金師 116
 
 
輯四‧因為生存
空氣 119
背影——悼楊靖耀老師 121
堂食 123
愛在瘟疫蔓延時 126
戰爭 130
曾經,我們被迫獨行 133
井 136
弱水 140
 
 
輯五‧因為詩和生活
水 143
假如詩只是沉澱海洋底下的無名生物 145
越位 149
一日將盡 153
送舊 158
晴天 160
寶盒,月光 163
水母——to Wayne 166
我有一首詩,你願意讀嗎? 169
假如只有一種鄉愁是卵生的 175
流螢 177
生活。日常與其他 180

後記 ◎林健文 183

活色生香的文史記錄
序◉張光達


我就寫了那麼一首
詩,一步步鋪成
生活的呼吸
——林健文〈我有一首詩,你願意讀嗎?〉

家是地圖上的點
失重漂浮著
懸在書頁上
童年支撐著
記憶支撐著
不留神就消失
——林健文〈家事〉

三年,一個野故事
說著就過去
那時沒有報紙
新聞在茶館傳達
翻一翻也就上了頭
八個月,就日落
藤蔓也爬上牆頭
故事順著屋檐溜到嘴邊
就成了歷史
——林健文〈荒涼〉

林健文出版的兩部詩集《貓住在一座熱帶原始森林》(2009)和《貓影偶爾出現在歷史的五腳基》(2010),綜觀其整體詩作,洋溢個人情感經驗,充滿對生活和生命的觀照與感悟,幾個常出現的重要主題如城市的後現代性、日常生活思考、南洋歷史記憶、家鄉地方誌的文化情感、對詩和生活的辯證思索。這幾個主題,也在這部新詩集中交替出現,從詩集中五輯詩系列的名稱:“因為馬來西亞”、“因為霹靂”、“因為朗誦”、“因為生存”、“因為詩和生活”,以及上面摘錄的三節詩,可見一斑,尤其是對於詩、寫詩、讀詩(含詩朗誦)、詩和生活存在的思考,更成為這部詩集的書寫主軸。基本上,林健文這部新詩集有一個鮮明的特色,即這些詩頻頻以詩人自道的寫作姿態,展現詩人的自畫像與日常生活感受存在的意義,是為其創作重心。可以說,他的詩都是立基於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場景,生活中所經驗的行為實踐、心緒感受。我想在這篇序文中嘗試連結林健文詩的歷史性、地方性與生活性所表現的層面,探討詩人如何看待寫詩與日常生活的態度,它所具有的多重的辯證思維和抵抗能量。


歷史,地方與記憶

詩人對日常生活的感受與思考,這些現實中的生命經驗,被林健文一一寫入詩中,他把現實生活與地方事物作為詩的物質素材,透過個人或集體的記憶,讓我們聽見詩人與歷史對話的聲音,並且同時也敞開了深層的地方文化關懷向度。與歷史對話,在“系列一:因為馬來西亞”的詩作中,是透過說故事的敘事策略手法表現,基本上這個系列的詩如〈馬來印記〉、〈野故事〉、〈廣府記憶〉、〈流砂記憶—側寫雙溪古月〉等,延續了《貓影偶爾出現在歷史的五腳基》的詩作表現手法,尤其是詩集中的“我的家鄉·馬來西亞”輯中的詩作,也就是我稱為“後南洋”的馬來西亞系列。除了對族群的歷史文化關懷向度,這些詩存有相當程度的自傳成分,顯現在詩文本中的是個人與族群歷史的交織敘事、口耳相傳的說故事特色,以及建構自我身份的關係。

南洋和離散色彩濃厚的〈馬來印記〉,書寫族群從唐山移民,上岸的異域碼頭,海水連結了唐山與南洋兩地的離散身份,透過歷史記憶來尋求身份定位和文化認同。詩人說,歷史沒有印記,可是又說,這些街道被雨水刻上時間痕跡,落地就生了根,肯認了族群的一頁離散南洋歷史,但同時也思考這個落地生根的身份定位,在現代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和變質:“南獅還在鼓聲帶點嘻哈/舞蹈已不是扇子薄紗/鞭炮換成煙花/天空依然閃亮/節慶還在/清明不忘登山中秋吃月餅/湯圓的餡料是黑糖糯米/粽子裏肥肉鴨蛋/依然傳統/就算神話也只是漢都亞/救不了的皇朝”,透過思考傳統在現代生活的轉化,形成一個把過去、現在和未來對話辯證的契機,收束在詩末一節:“歷史不會有印記/它不是石碑/總會碳化/就像點過的甘文煙/濃郁以後/慢慢淡化/它留下影子/暗暗的光/循月色來時/前面必然是巨大的牆/它才出現”。歷史真的不會留下印記嗎?詩人語帶保留,或暗藏玄機,歷史記憶,雖然不如石碑般堅實,經過時間和生活的淘洗,它會淡化與轉化,面對現實生活的邊緣處境,它的在地化,留下的光影會在時間之流中浮現,暗示族群的歷史意識不會只存在於過去,停格於過去,從離散南洋到在地生活,時空的變遷,使得傳統的文化涵義在現代生活中獲得新意。

在〈野故事〉一詩中,詩人把說故事的本事發揮得淋漓盡致,扮演起說書人的口氣,結合歷史記憶與訴說故事來傳承,娓娓道出族群的文化身份定位:“我只想給你說一個/故事/微微發黃的記憶/在雨滴裏/折射出一甲子的光”,“這個故事有點雜/說起來就嘮叨/想聽就沏一壺六堡/莫讓滾水傷了幾代人的經營”,“那戲子就忍不住跳起來/說吧,你是潮州還是汕頭/免不了一碗白粥/配上滷汁就是戲/演在生活裡”。換言之,詩人以記憶來訴說故事,利用民間生活的具體細節來鋪陳演義,描繪一幅具有歷史具體性的畫面,使得生活的歷史面貌得以清晰浮現。詩人以訴說故事的口述傳承,傳統在現代生活遂有了新面貌,

是唐是洋混雜難分,本來這故事就是有點雜,“雜”一字準確點出了族群歷史與文化屬性在過去、現在與未來裡的游移、難以固定。這個“口述”的書寫傳統,可以在林健文之前的南洋詩輯一窺堂奧,帶給讀者強烈的認同感。
(節錄)


內文摘錄

 | 野故事

我只想給你說一個
故事
微微發黃的記憶
在雨滴裡折射出一甲子的光
在騎樓,我築搭了一層層的木架
上面是堂號
模糊的字跡,已經發銹

說起南海的風
總是帶些鹹味,風乾的魚
燉香的肉
腥味的蝦米馬拉盞
翻過鼎口就成了一道風光
空心的,竹筒
餵著發酵的米飯
有糖,自然把往事說甜

聲音攤開了
就沙啞,喊醒蒸籠裡的包
鳳爪,鴛鴦也細細流過野草叢生的河
帶些不銹的,鐵
補全了殘舊的家譜
一筆一劃學習著番字
洋文,順口就說了一個甲子
也改了姓氏

這個故事有點雜
說起來就嘮叨
想聽就沏一壺六堡
莫讓滾水傷了幾代人的經營
臭死纏捲的腳布
字行間難免有些油醋
沾著也入味
別急 

不就是過一個番
名字也擺到姓氏前頭
也念得順口
還帶些廣府音調
算是渡了洋
鍍了一層不銹
說是護著祠堂
算算也是上一代的蔭
這一代的福
響的就是那厚皮鼓
咚咚掉進裊裊香火中
不就是一盤可口的黃梨大腸
著實讓人回味

那戲子就忍不住跳起來
說吧,你是潮州還是汕頭
免不了一碗白粥
配上滷汁就是戲
演在生活裡,都是
搾乾的椰漿
一點一滴的,香
是一頁一種苦
藏在飯裡就不覺是唐或洋,似乎
也分不清
不如再過一個甲子
你再沏一壺茶,錫蘭
讓香氣薰暈沉睡的巨獸
帶鱗的,無姓
也不懂是否從番邦過了洋
就在這,盤據在院子裡
安靜的,每逢十五
在騎樓,我的鑼響起
故事也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