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3,39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励志 > 情绪/压力 > 情緒疏離:日本心理醫師的心態療癒之旅
情緒疏離:日本心理醫師的心態療癒之旅
上一张
情緒疏離:日本心理醫師的心態療癒之旅
下一张
prev next

情緒疏離:日本心理醫師的心態療癒之旅

作者: 水島廣子
出版社: 世潮
出版日期: 2017-08-0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80.00
市场价格: RM42.60
本店售价: RM37.91
促销价: RM35.36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國際心態療癒(Attitudinal Healing)日本代表人——水島廣子醫師,
於2005年赴美加入心態療癒志工行列,帶領人們進行團體心態療癒。
結合人際心理治療技巧,學習傾聽而不批評;
不再需要討好團體和他人,
自然接納他人,同時也將獲得接納。

  你是否曾經覺得:
  「我好像不應該待在這裡?」
  「只有我沒辦法融入大家」
  「反正像我這種人,就算消失,也沒有人會在乎」
  感覺被小圈圈排擠嗎?就算一團和氣仍覺得孤單?
  想知道你的容身之處究竟在哪裡? 

  本書探討現代人的疏離感與解決方案:
  當我們進入團體,面對嶄新角色、價值、信念系統,
  都會希望展現個人能力,獲得團體認同。
  但往往因此產生挫折感,甚至造成憂鬱。

  然而,疏離情緒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就算外在形式上的連結再多,一個人的孤獨感騙不了自己!
  你要做的只是:
  接受這樣的自己,即使被逼到牆角,做個邊緣人又何妨!
  使我們疏離的,不是外在處境,而是自己的心態。
  批評自己和別人,使你成為情緒的奴隸,
  請停止自我批判,開始傾聽別人和自己的聲音,
  你將知道,不需要驚慌去尋找自己和別人的共通點,
  要做的只是認同自己,接受自己,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你都是最好的」。

  心態療癒是美國精神科醫師詹保斯基(Dr. Gerald Jampolsky)在1975年於美國加州創立,
  最早是為了幫助絕症兒童與青少年得到心靈的平安,而發展的支持團體,目前在美英法德義日中等三十餘國都有國際分會。

  藉由「心態療癒」指導原則,你可以:
  .接受自己的原本面目
  .不必想要去改變別人
  .收回思緒,定錨當下
  .認同自己,自我肯定
  .負起自己的責任

  本書將心態療癒原則簡化為三步驟,
  跟著做,幫助個人在團體中找到位置,
  不再糾結邊緣化,自在又快樂。
  第一步,調整自己的心態。
  第二,請先付出,接納別人。
  第三,賦予自己一個「任務」,自然融入團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水島廣子 Mizushima Hiroko


  精神科醫師。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畢業,慶應義塾大學博士課程修畢。

  曾任職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精神神經科,目前擔任人際關係療法專科診所所長、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精神神經科客座講師、日本心態療癒(AHJ;Attitudinal Healing Japan)代表人。 

  2000年6月~2005年8月,以身為眾議院議員的身分,從徹底改正防止兒童受虐法起始,盡力實現多項法案的修正。

  日本「人際心理治療」最高權威。日文出版包括:『「怒り」がスーッと消える本(讓「憤怒」快速消失)』,『自己肯定感、持っていますか?(你有自我肯定感嗎?)』(以上皆為大和出版),『自分でできる対人関係療法(人際心理治療自己作)』(創元社)『10代のうちに知っておきたい折れない心の作り方(最好十幾歲就先知道,打造不受挫的心靈)』(紀伊國屋書店)『女子の人間関係』( sanctuary出版)等。

  www.hirokom.org

譯者簡介

楊鈺儀


  喜歡日文,喜歡日本,喜歡閱讀。最大心願是能過著晴耕雨讀的生活。


目錄

前言
心態療癒的起點
「容身之處」不能等待別人給予

第1章「容身之處」的真相
感覺受到排擠
覺得自己很沒用
關於衝擊,你最好先知道
形式上的連結再多,不見得能產生融入感
接受自己的本來面目,有助於尋找個人位置
容身之處的感受=自我認同
COLUMN社交型人格與自主型人格

第2章 打造容身之處第一步:首先調整心態
容身之處的感受,取決於個人生活態度
生氣代表有所困惑
「人類本來就是很溫暖的」這種想法可帶來平靜
究竟什麼是一個人的「容身之處」?
團體的指導原則並非硬性規定
團體型女性的來往特徵
心靈平靜,然後才能融入團體
心靈創傷的負面影響
COLUMN有時不妨暫時離開,給自己一些休息時間

第3章 打造容身之處第二步:是給予而不是獲得想要獲得,必先給予
批評使你成為情緒的奴隸
傾聽的時候,不要批評
不要把別人的負面情緒攬在自己身上
溫暖的感情才能打造容身之處
不要想去改變別人
「容身之處」的感受,是一條雙向道路
愈是在意他人的批評,愈要放下自己的批評
施比受更有福
職場上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處」 
注意力放在當下,不再質疑自己
犧牲與給予的差異
自我坦白
重點不在於尋找自己和別人的共通點
付出的影響可能看不見,但都會有感覺
COLUMN提供他人建議的注意事項

第4章 打造容身之處步驟三:賦予自我「任務」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
偶而偷懶,提高自我肯定感
目標意識打造「容身之處」 
賦予自我任務,使人與人之間產生連結
面對新環境
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注意不要造成反效果
就算被逼到牆角,做個邊緣人,用心過生活也無妨
任務與付出
COLUMN笑的作用

結語 一個人的容身之處,就在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