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回憶創造社
回憶創造社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回憶創造社

作者: 張資平,曾祥金
出版社: 新銳文創
出版日期: 2022-08-3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24
本店售价: RM47.3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創造社」為早年中華民國的作家組織,一九二一年成立於日本,成員大多是留日的青年,主張追求本心,從事文藝活動。社內核心成員有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等人,本書原作者張資平(一八九三-一九五九)亦參與其中。
  
  本書收錄若干篇張資平撰寫有關創造社的紀錄,其中〈胎動期的創造社〉和〈創造季刊時代〉這兩篇文章詳細地記錄了張資平在日本留學期間與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田漢、陶晶孫、鄭伯奇、王獨清等人的交往,以及創造社從萌芽到誕生、發展的全過程。
  
  〈中期創造社〉連載於《中華日報》,從一九四四年七月十六日開始,到一九四四年九月一日結束,持續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中期創造社〉是此前未曾披露的張資平自傳文字,它從民國十三年秋張資平辭去蕉嶺礦山經理職務前往武漢任教寫起,一直寫到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其間舉凡武昌師範大學的派系鬥爭、郁達夫在武昌師大任教及被迫離開的具體情形、郭沫若與武昌師大的關聯、創造社出版部在武漢的募股情況等,都在張資平的筆下一一展開。
  
  〈武漢革命前後〉則是張資平書寫記錄親歷的大革命,張氏在這一時期擔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國際編譯局的少校編譯員,與鄧演達、郭沫若、周佛海、高一涵、李漢俊等人交往密切,因而文章中留下了大量和他們有關的文字。
  
  主編曾祥金特別撰寫〈新見張資平回憶創造社史料考釋〉一文導讀,本書是研究創造社、張資平等民初文人的重要史料。
 
本書特色
 
  ★研究創造社、張資平等民初文人的重要史料!
  ★詳細創造社從萌芽到誕生、發展的全過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資平(1893-1959)
 
  原名張秉聲,曾用名偉民。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地質科畢業,文學家,創造社組建者之一。
 
  創辦樂群書店,辦《樂群月刊》。處女作為1920年發表的〈約檀河之水〉。作品有《沖積期化石》、《飛絮》、《苔莉》、《不平衡的偶力》、《梅嶺之春》等。
 
曾祥金
 
  中國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助理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青年優秀人才A類。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及文獻。


目錄

新見張資平回憶創造社史料考釋/曾祥金
 
胎動期的創造社
《創造季刊》時代
中期創造社
武漢革命前後
讀〈創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