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國父的真相:建立美國政治典範的元勳,還原他們神壇下的真實面貌
國父的真相:建立美國政治典範的元勳,還原他們神壇下的真實面貌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國父的真相:建立美國政治典範的元勳,還原他們神壇下的真實面貌

作者: 高登.伍德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0.00
市场价格: RM68.45
本店售价: RM60.9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美國人文學界最高榮譽「國家人文獎章」得主高登.伍德代表作
認識美國國父的第一本書,了解美國政治運作的最棒起點
美國人為何這麼崇敬他們的國父?背後代表了什麼國家性格?
走下神壇之後的國父,他們的真實人生面貌又是什麼?
王政還是民主?各州共和還是中央集權?從國父們的矛盾分歧,看懂美國政治兩百年來的路線之爭?
民主走向「庸俗」、「媚俗」,甚至「民粹」,
這是現代民主遭遇的困境,也是18世紀國父們碰上的難題,
身為現代人,我們又該如何反思這些問題呢?

  ☆美國人文學界最高榮譽「國家人文獎章」、普立茲獎、愛默生獎、班克羅夫特獎等諸多獎項得主,歷史學者高登.伍德在台首本著作

  ☆利用小故事側寫八位國父的生平,適合一般大眾閱讀的入門書籍

  ☆盧令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馮卓健(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專文解說推薦

  ☆沈榮欽(約克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胡忠信(歷史學者)、陳鳳馨(News98 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顏擇雅(出版人、作家)聯名推薦

  ***
  為什麼我們要認識美國的「國父」?
  在台灣人一般的認知中,我們的國父指的是孫文,但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的國父可能不只一位。本書一共收錄了華盛頓、富蘭克林、傑佛遜、漢彌爾頓、麥迪遜、亞當斯、潘恩、伯爾等人的生平小傳,他們都是對美國建國有貢獻的元勳,也是建立美國政治典範的代表。為何我們需要去認識美國的國父呢?

  作者伍德在書中指出,美國不同於其他基於共同的語言、宗教或民族而建立的國家,美國的立國根基其實是共同的政治信念、是憲法中的精神。因此,美國人需要不斷回頭去肯認這些締造憲法者的價值理念、省思這些「國父們」的原初意旨,進而去叩問這兩百多年的民主實驗,究竟會帶領美國人共存共榮、還是走向分崩離析。而對於非美國人來說,如果我們不了解美國的國父,自然也就無法了解美國過去的歷史變遷,以及美國當代的政治運作,諸如兩黨政治、大小政府等諸多議題。認識美國國父是認識美國一把重要的鑰匙。

  走下神壇的國父,還原他們的真實面貌
  由於國父對美國人是如此重要,景仰他們的人會稱他們是「時代的巨人」、「智慧和政治能力無後人可及」。但也有人認為,開國元勳被過度神化,他們也會讓媒體噤聲、操控選票、為私利劃分選區,現代人會做的各種骯髒政治伎倆,他們一樣都沒有少。更有些修正派或自由派歷史學者,批評國父們「沒有解放黑奴」、「沒有保證女性政治平等」、「沒有賦予印第安人公民資格」、「沒有建立可以公平競爭的經濟環境」,認為他們是在打民主假球,他們是種族主義者、性別歧視者或菁英主義者。

  但作者伍德認為這樣的批評並不公允,他認為「國父們」仍是特定環境或特定時代的產物,他們有超出當代之處,但也受到十八世紀的價值理念的限制。他們當然應該接受批判,但我們卻不宜用超然、後見的道德立場去指責前人的不足。專業的史家應該回到時代脈絡下去解釋諸多問題。

  國父走下神壇之後,他們跟我們一樣都是人,他們有時代的侷限,但這不妨礙他們的偉大。本書的目的是要讓讀者看到開國元勳真實的一面,洗盡他們被過分神化或過分詆毀的地方,了解他們對美國人來說到底有偉大。

  華盛頓原本會當國王,富蘭克林是「意外的國父」
  提到美國國父,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砍倒櫻桃樹的華盛頓,但那其實跟蔣中正看魚兒逆流而上一樣,只是後人穿鑿附會的故事。本書用許多小故事側寫了美國國父們的生平,可以幫助讀者了解他們的性格、思想、行為特質,以及當時美國的歷史氛圍。

  例如說美國剛剛建國的時候,其實美國人並不了解什麼是「民主共和國」,他們能參考的體制只有殖民母國英國的「君主立憲國」,所以華盛頓一開始其實差點當上國王,名義上掛著民選總統,但實際上卻是握有大權的君王。

  此外,本書也描寫出身貧寒人家的富蘭克林,從印刷廠的學徒當起,一步一腳印打拚闖出名堂,但由於人生的一場意外,讓富蘭克林從忠貞愛國的大英帝國子民,搖身一變成為激進狂熱的美國革命分子。成為美國國父對他來說是人生的插曲,死後成為勤勉致富的美國文化代表,也不是他的初心。

  作者伍德也用許多角度描寫各個國父之間的友誼或糾葛,他們可能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例如傑佛遜跟亞當斯。國父們也可能是一生的政敵,例如說傑佛遜跟漢彌爾頓,他們倆理想中的美國是如此的不同,而這也是美國當代諸多政治衝突的根源。他們甚至可能是相殺的寇讎,例如說漢彌爾頓就因為跟伯爾決鬥,而命喪後者的槍下。

  傑佛遜的理想是小政府,但漢彌爾頓卻是國力強大的美利堅帝國
  前面提到的傑佛遜跟漢彌爾頓對美國的不同想像,恰恰就體現了大政府、小政府,中央政府集權還是地方州政府分權的爭論。傑佛遜心中的理想美國是每個州政府仍保有自主的空間,內政一切自理,中央政府盡可能當個「小政府」,能不管事就不管事,只有在國際外交的場合,才成為合眾國統一的對外窗口。漢彌爾頓心中的美國則大大的不同,他理想的合眾國是個擁有強大國力的「財政-軍事」國家,中央擁有極大的權力,是事必躬親的「大政府」,地方政府基本上只能聽命行事。

  也因此,傑佛遜會指責漢彌爾頓根本背離了共和精神,後者想建立的只是披著民主外紗的君主制國家,想積極向外擴張、發動戰爭。反之,漢彌爾頓會認為傑佛遜想像中的國家是一盤散沙,行政根本無法運作,國不成國,只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兩百多年來,傑佛遜跟漢彌爾頓對國家的不同想像,仍會顯現在美國人對許多政治議題的討論上。

  至高無上的民意,自我顛覆的國父
  最後,伍德認為十八世紀的美洲(或美國)仍是貴族的世界,所以他時時用「紳士」一詞描繪當代受啟蒙思潮薰陶的國父們,他們有學養、有品味、有道德、還有一輩子不愁吃穿的被動收入,當代人甚至認為不需要汲汲營營於賺錢、不需要為生計煩惱的紳士,才能真正全心全意、不偏不倚的投入政治活動。這些紳士認為自己有義務、也有權利領導眾人,打造人民安居樂業的民主共和國。

  但弔詭的是,當這些紳士創建心中的國家,逐漸將民主制度深化到一般平民階層之後,國父們卻逐漸摧毀了他們賴以誕生的社會。貴族的世界慢慢逝去,取而代之的是齊頭化、扁平化的民主世界。當貴族與平民的階級差異消失,每個人的選票等值,每個人的意見都同等重要時,國父們在決策時,可能面臨害怕被群眾批評、無法跟群眾溝通、甚至會為了選票而去討好群眾。伍德認為這是為了民主而必然付出的代價,換來的可能是「庸俗」甚至「媚俗」的體制,政治人物的品質也因此而下降。現代民主遇到的問題,十八世紀的國父們也碰到了,這似乎是民主走向平等的必然現象,值得現代人反思。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盧令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馮卓健(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聯名推薦
  沈榮欽(約克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
  胡忠信(歷史學者)
  陳鳳馨(News98 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依姓名筆劃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登.伍德(Gordon S. Wood, 1933- )


  布朗大學榮譽歷史教師。研究主題是美國革命時代、制憲以及十九世紀初政治思想。1969年伍德以《美利堅共和國的創建》(The Creation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一書贏得班克羅夫獎和約翰.鄧寧獎,奠定他的學術地位。1993年再以《美國革命的激進主義》(The Radicalism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榮獲普立茲獎和愛默生獎。2010年,伍德又以《自由的帝國》(Empire of Liberty)贏得紐約歷史學會美國歷史獎。同年,伍德因其學術成就獲頒美國國家人文獎章。2017年和2021年,高齡已八十多歲的伍德,仍筆耕不倦地陸續出版了《分裂的朋友》(Friends Divided)和《權力與自由》(Power and Liberty)。八旗文化還預計出版伍德的另一本美國史著作《美國的理念:對美國如何誕生的反思》(The Idea of America: Reflections on the Birth of the United States,書名暫譯)。

譯者簡介

梁文傑


  台大政治系研究所畢業後,前往英國就讀倫敦政經學院博士班。現任台北市中山、大同區議員,曾任民進黨中央中國事務部副主任、政策會副執行長、《新社會政策》雙月刊總編輯。譯著有《賣命工作的誘惑》、《索樂文報告》、《奧運的詛咒》、《出賣中國》、《中東心臟》、《意外的和平》、《黑手》、《天下大亂》等書。

  私底下的梁文傑熱愛香港漫畫、乒乓球,關心體壇賽事。


目錄

推薦文 開創新局、樹立典範的「國父們」(盧令北)
推薦文 國父是人不是神,人性才是美國底蘊(邱師儀)
推薦文 為什麼我們要讀美國國父的傳記?(馮卓健)

導論 開國元勳與啟蒙思潮

走下神壇的國父/國父是時代的產物/啟蒙風潮下的紳士品德/紳士的職責是領導眾人/紳士誕生的沃土/如何扮演好紳士角色/創造民主,但又被民主消滅的國父

第一章 神壇上的「國父」華盛頓
華盛頓的真實面貌/與眾不同的英雄/華盛頓對奴隸制的看法/急流勇退/名聲是華盛頓的第二生命/結合共和制與君主制的大型實驗/扮演總統的人/不再需要英雄的時代

第二章 富蘭克林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意外的國父/富蘭克林的多種面貌/力爭上游的前半生/忠貞愛國的大英帝國子民/風靡歐陸的美國外交大使/身後成為勤勉致富的美國文化代表

第三章 如果美國出了問題,那麼傑佛遜就有問題
傑佛遜留給美國的深遠影響/成長過程與人格特質/充滿美德的文明社會/傑佛遜的國家願景/傑佛遜和他的民主之夢

第四章 用現實主義治國的漢彌爾頓
早年生涯/國家的財政大管家/用現實主義治國,以英國為模仿標竿/漢彌爾頓的財政方案/漢彌爾頓和他的強國之夢

第五章 真有所謂「麥迪遜問題」嗎?
改革邦聯/民主不是問題的解答,而是問題本身/什麼是「麥迪遜問題」?/維吉尼亞草案/共和黨人心中的理想政府/終結戰爭,世界和平

第六章 一輩子都活在「敵國」的亞當斯
像政治科學家,不像政治人物的亞當斯/美德是共和國的基石/社會的不平等產生階級/階級相互制衡的古典理論/亞當斯與當代主流思想的扞格/「我一直活在敵人的國家」

第七章 潘恩,美國第一位公共知識分子
潘恩的早年/因《常識》暴得大名/沒有家也沒有國的人/為平民寫作的公共知識分子/無神論者的標籤

第八章 艾隆.伯爾背叛了什麼啟蒙價值?
難以評價的歷史人物/天生的貴族、投機的政客/伯爾「們」代表的威脅

後記 開國元勳與現代民意的創造
紳士與他們的菁英世界/不斷擴大的公眾社會/聯邦黨與共和黨之間的對立/至高無上的民意,自我解消的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