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京都聆曲錄
京都聆曲錄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京都聆曲錄

作者: 陳均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 2016-1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40.00
市场价格: RM43.15
本店售价: RM38.4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為2011年、2013年所編小集的合集。以昆曲為主,文體較為多樣,即包括筆記、日記、隨筆、演講、論文,以昆弋敘述,及對「非遺」以來昆曲現狀的批評與分析為主。筆記、隨筆形式較為活潑,以趣味為主,述及讀曲之感受,及當代昆曲現象。日記為2012主持北大通識課《經典昆曲欣賞》的日記,以存史料為目的,但亦注重文體的探索。論文分析了昆曲的現狀,將昆曲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置於民國以來的社會文化空間,力圖將昆曲史與社會史、文化史相結合,而以此來探討昆曲的問題。

陳均:文學博士,200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出版有專著《中國新詩批評觀念之建構》《空生岩畔花狼籍——京都聆曲錄》《也有空花來幻夢——京都聆曲錄Ⅱ》,小說《亨亨的奇妙旅程》,詩集《亮光集》,昆曲藝術家傳記《仙樂縹緲——李淑君評傳》《義兼崇雅 終朝采蘭——叢兆桓評傳》等,編有《新詩講稿》《京都昆曲往事》《梅蘭芳》《仙藻集•小園集——朱英誕詩集》《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等。


目錄

第一輯 北方昆曲
「北方昆曲」概念之生成與建構
昆曲史的建構及寫作諸問題——以《昆劇演出史稿》《昆劇發展史》中的「北方昆曲」為例
北京與昆曲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李淑君的人生與藝術
《千里送京娘》創演始末
「非遺」后的北京民間昆曲活動之一瞥
花開闌珊到汝——《京都昆曲往事》后記

第二輯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與文人、商人、官人
「非遺」十年昆曲觀念考察之一:青春版《牡丹亭》模式之生成與彌散
「非遺」十年的昆曲觀念分析之二:「全球化」與「昆曲的深層生存」
昆曲如何進校園?——從「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計划」說起
青春版《牡丹亭》如何走出國門?——以《青春版牡丹亭美西巡回演出2006》剪報冊為例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牡丹情緣——白先勇的昆曲之旅》手記

第三輯 「非遺」與昆曲
「男旦」「女同」與「昆曲」:近年來的中國大陸戲曲文化生態剖析
昆曲、社會文化空間與社會主義文化實踐——對「非遺」以來的昆曲生存狀況之分析
「非遺」變形記——從「百年昆曲史」與「非遺十二年」兩個空間來看昆曲之變遷
「非遺」「空城計」與「廢墟」——關於昆曲「非遺」十二年
昆曲作為一種「文人藝術」——張紫東、補園與晚清民國蘇州的昆曲世界
張看,看張——談張庚的「張繼青批評」
民國文人與民國昆曲——擬《民國昆曲隨筆集》(一集)出版說明
弦歌應知有雅意
昆曲為何能「久衰而未絕」?

第四輯 戲曲與文化
《春柳》雜志與民初之戲劇改良
「文化長城」or「借體還魂」?——「京劇進課堂」之爭議
「百年」之后的越劇發展態勢與未來想象
電視戲曲的困境與可能
「紀錄片」,抑或「文藝片」?——由紀錄片《京劇》之爭議談起
《京劇》為何代表不了「京劇」?——再議紀錄片《京劇》
《國劇畫報》:宮廷戲曲研究的起點
穆儒丐的戲曲撰述
古艷風流身——梨園戲《董生與李氏》觀后

附錄
昆曲是明清中國的禮樂風景——答《醒獅國學》記者問
昆曲與《牡丹亭》——答《人民日報》記者問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