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8,17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中古政治的探索
中國中古政治的探索
上一张
中國中古政治的探索
下一张
prev next

中國中古政治的探索

作者: 高明士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06-10-1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3.89
本店售价: RM56.8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以戰國至隋唐作為一個時段,提出漢唐間為「中古」,戰國至秦朝則為「上古」至「中古」的過渡時期。以漢唐間為「中古」的時代區分,主要是著重於儒教治國原理的建立與實施,期以建立禮治世界。唐朝「貞觀之治」所樹立的政風,可說是這種境界的實現。

  漢以後,儒教治國原則取代法家治國原理,而成為傳統中國的特質。所以漢唐這一段歷史充分發揮承先啟後的作用,尤其是唐朝的典章制度光被四表。漢唐間在古典禮經指導下,除致力建設禮治世界外,也致力法制化諸制度。到隋唐時期而有輝煌成果,進而影響東亞諸國。其最重要的成就是禮典與法典體系的完成。禮典如《大唐開元禮》,法典如律、令、格、式,尤其《(故)唐律疏議》,均成為後世立法的藍本。

作者簡介

高明士

現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玄奘大學歷史學系講座教授
學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
   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經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任
   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臺灣大學「胡適紀念講座」講座教授(2003-2004)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韓國漢城大學國史學科研究教授
著作:《日本古代學制與唐制的比較研究》(1977,1986)
   《韓國教育史研究》(1995)
   《中國教育制度史論》(1999)
   《隋唐貢舉制度》(1999)
   《中國傳統的政治與教育》(2003)
   《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2003)
   《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2003,2004)
   《中國中古的教育與學禮》(2005)等書及論文多篇
編著:《中國史研究指南》五冊(1990)
   《隋唐文化研究叢書:歷史篇》全十冊(1999)
   《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1999)
   《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2003)
   《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全八冊(2004)
   《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全二冊(2005)
   《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全二冊(2005)等多種


目錄

導言──漢唐間為「中古」的初步看法
  一、時代區分論概述
  二、漢唐時期為「中古」的初步看法
  三、「中古」的時代性:政治力與社會力的妥協性
  四、「中古」政治社會力的展開
  五、「中古」時期的結束

第一章 漢唐開國與危機處理
  第一節 劉邦的斬蛇起義與李淵舉兵的絳白旗
      ──兼論陰陽五行說與漢唐建國的關係
    一、劉邦的斬蛇起義與土德關係
    二、李淵舉兵的絳白旗與土德關係
    三、結語
  第二節 儒教治國原理與漢式皇帝制度的建立
    一、儒教治國原理的確立
    二、漢式皇帝制度的建立
    三、結語
  第三節 漢唐盛世的危機處理
      ──論漢武帝、武則天晚年的自救措施
    一、漢武帝晚年的衰象
    二、漢武帝如何克服覆亡危機?
    三、武則天晚年的衰象
    四、武則天有自知之明
    五、武則天自救之道
    六、結語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分裂時期的國家定位與勢力的消長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分裂時期的國家定位與自處之道
    一、「中國」與分裂各王朝
    二、各國的相互關係
    三、結語
  第二節 南北朝的族群關係
    一、「和」是中華文化最高的精神表現
    二、南北朝的族群問題
    三、族群融和之道
    四、結語
  第三節 北朝長安政權(西魏、北周、楊隋)的圖強
      ──勿因小而不為
    一、西魏.北周的圖強
    二、隋朝的圖強
    三、結語
  第四節 南方覆亡前夕的陳朝
    一、南朝的積弊
    二、政治惡化.文化又無號召力
    三、地理
    四、社會經濟凋弊
    五、結語

第三章 隋朝的統一大業
  第一節 有利於統一的客觀情勢
    一、君主提倡文化認同與追求統一的企圖
    二、敵意的緩和
    三、分合的曆數
    四、結語
  第二節 隋朝統一大業的完成
    一、隋朝對南方陳朝採取守勢時期(581~586)
    二、走向統一戰爭的關鍵年代──開皇七年(587)
    三、隋朝對陳朝為何遲至開皇七年才轉守為攻?
    四、軍事部署與軍事作戰
    五、結語──兼論統一的必然性與偶然性

第四章 聖者的畫像
  第一節 隋煬帝為暴君?
      ──兼論隋朝為何成為短命王朝?
    一、從《貞觀政要》看隋朝覆亡
    二、隋朝速亡的遠因在文帝時期已經存在
    三、煬帝在位後期短期內使政治力與社會力同遭解體
    四、結語
  第二節 明君的虛像與實像
      ──論唐太宗的歷史地位
    一、唐太宗李世民其人
    二、玄武門之變及其影響
    三、貞觀初年的殘破景象
    四、貞觀所以達成治世的分析
    五、結語──唐太宗的再評價
  第三節 文和武
    一、官制中的文和武
    二、貢舉制度中的文和武
    三、廟制(教育)中的文和武
    四、武廟與文廟可以並行嗎?──文與武的討論之一
    五、文與武是合一抑或分途?──文與武的討論之二
    六、結語

第五章 法制化與盛世的再思考
  第一節 禮與律令的法制化
    一、禮刑二分到刑治世界:戰國、秦及漢初時期
    二、禮刑合一:兩漢時期
    三、禮主刑輔、律令二分:晉唐時期
    四、唐宋間律令制度的變革
    五、結語
  第二節 盛唐政治與制度美備的再思考
    一、盛唐制度的歷史評價
    二、從武德令、貞觀令探討唐初的建制
    三、制度與立國政策
    四、盛唐美制的破綻
    五、律令制度的實施為何與盛唐政治不相對應?
    六、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