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理财 > 管理与领导 > 明日的地標
明日的地標
上一张
明日的地標
下一张
prev next

明日的地標

作者: 彼得˙杜拉克
出版社: 博雅
出版日期: 2020-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80.00
市场价格: RM73.01
本店售价: RM64.9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杜拉克的管理學說有其獨特的前瞻性與時代性,數十年來影響了全世界的管理思維。而他對管理觀念的洞察力,又建立在其廣博的社會科學素養,以及宏大的世界觀之上。從這本《明日的地標》可以略窺他對世界種種演進軌跡的理解,以及數十年前對未來世界發展的預期。

  這本書是關於我們今日身處的新興後現代世界報告,僅此而已。它不涉及未來,只處理有形的現在。的確,我一直試圖克制揣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的誘惑,更別提預測未來了。我甚至沒有嘗試整合獨立呈現的價值和觀念,成為有脈絡可循的秩序。在完成這項工作之前,我們當然不可能擁有一個真正具備獨特特徵和世界觀的新時代;我們只會處於現代「之後」。

  在撰寫本書時,我將重點放在理解而非創新,描述而非想像。當然,這是迄今為止較細微末節的工作;我們仍需要具備新綜合理論、新哲學和新制度的偉大想像者、偉大思想家,以及偉大創新者。

  這本書涵蓋非常廣闊的視野,然而,它並不完整。從本質上來說,我試圖涵蓋三大領域,每個領域都代表人類生活和經驗的重大面向:

  新世界觀、新概念、新人類能力
  本書的第一部分(第1 到3 章)探討哲學領域的轉變,從笛卡爾的機械論世界觀,轉向以模式、目的和流程主導的新世界觀。我也探索了我們在科技和社會方面取得的新創新能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新機會、新風險和新責任。隨後,本書討論我們取得的另一種新力量,這種力量讓我們能組織具備高知識和高技能的人才,經由負責任的判斷,共同努力實現目標,為大型組織提供新的核心制度,並為社會秩序提供新的理想。在這種新的社會秩序理想中,個人和社會相互依賴,成為人類自由和成就的支柱。

  新領域、新任務和新機會
  本書的第二部分(第4 到9 章)描繪了四個新現實,每一個都是自由世界人類面臨的挑戰。第一個是教育型社會的出現,在這個社會中,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是真正的生產力來源;至少就入學年限來看,每個人的教育程度都不斷提升;而一個國家能否在國際競爭中勝出,將取決於整體的教育水準。這對社會和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對教育來說,又意味著什麼?第二個現實是經濟發展(脫貧)成為人類新的共同願景和目標,而國際間和種族間的階級戰爭出現,是新的威脅。第三個現實是民族國家政府的衰落,昨日的「現代政府」,無論是在國內治理,還是在處理國際事務上,都日趨無力。第四個現實是「東方」的崩潰,也就是非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崩潰,以至於除了在西方制式基礎上建立可行的社會外,並無他法。在只由幾個段落構成的簡短結論中,本書提出以下的問題:這四個現實對西方國家代表什麼?對政府和政策的制訂方向、目標和原則,又有什麼樣的涵義?

  人類的境遇
  最後的第三部分(第10 章)主要討論人類存在的新精神現實(或者有人更偏好稱為形而上學):知識和權力已成為絕對,並獲得無與倫比的絕對破壞力,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我們首次被迫思考這兩者的性質和功能,以及如何對這兩者加以控制。儘管我力求忠於事實,但就像任何一個身處陌生國度的人一樣,我相信自己必定經常誤解這些事實。

  儘管我力求客觀,但我意識到自己深受西方背景和偏見的影響,這類偏見包括歐洲人,尤其是「盎格魯-美國人」中保守主義固有的偏見:信仰自由、法律和正義,相信責任和工作,相信人既有獨特之處,也有先天缺陷。我也明白,自己在知識和理解上的局限性,這是我在面對創造性藝術時最大的問題。但我依然希望本書能達成我設定的目標:報告我對新時代的見解,向讀者傳達兩個驚人的事實:第一,新的陌生時代已明確到來;第二,我們曾經很熟悉的現代世界,已經成為無關緊要的過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1909-2005)


  彼得.杜拉克生長於一個文化環境優越的家庭,薰陶於猶太-基督教信仰傳統。1937年移居美國,2002年6月20日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克一生好學、敏思、善察、能析;筆耕不輟,以逾40部著作享譽世界。他早年學金融,1931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他尊敬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隨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學上,他主張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對極權主義持嚴肅的批判態度。他對存在主義哲學與生存神學,特別是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詣頗深。

  杜拉克「旁觀者」,始終持守立場清醒、思想自由以及責任意識。做為「社會生態學家」,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強,為世人的社會與組織守望的美德、正直與良知,勇於在批判中追求創新。他創立了「現代管理學」,主張管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走「信知行」合一之路,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杜氏生活近一個世紀,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見證從科學技術變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過程;目睹從工業時代進入智識時代、資訊時代的變化;親歷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變遷;對所有經歷的變化以及21世紀的人類發展,他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今天,我們能夠深切感知到他的貢獻永不止於20世紀,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杜拉克的思想必定會產生更加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譯者簡介

劉純佑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美國美利堅大學國際關碩士。曾任報社編譯、金融學刊經理、投顧翻譯。與人合譯有《誰是美國人?》、《哈佛教你推動醫療管理》、《哈佛教你行銷策略》、《跟著哈佛修練職場好關係》、《哈佛教你精修管理力》。

顧淑馨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系及美國在台協會,並先後擔任淡大、政大、東吳、元智大學講師。。已出版英譯中著作七十餘本,主要有《樂在溝通》、《與成功有約》、《反挫》、《大外交》(合譯)、《逆齡社會》、《會說才會贏》、《簡單讀懂麥可.波特》、《最嗆的貿易史》等。近作有《季辛吉1923-1968年理想主義者》。

羅耀宗

  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所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The Seven Success Lessons from Google)獲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九十四年度金書獎。另著有《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Netpreneurs 2.0)。譯作無數。曾獲時報出版公司2002年「白金翻譯家」獎。現為財金、商業、科技專業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特約譯者。

 


目錄

總序 功能正常的社會和博雅管理
總序 向一位跨世紀的大師致敬
導讀 杜拉克的世界觀
新版序
前言 後現代世界

第1 章 新世界觀

第2 章 從進步到創新

1. 對秩序的新認識
2. 創新的力量
3. 創新:新保守主義?

第3 章 超越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
1. 新的組織
2. 從大亨到經理人
3. 超越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

第4 章 新領域

第5 章 知識化的社會
1. 教育革命
2. 社會的資本投資
3. 教育是為了什麼?

第6 章 迎戰貧窮
1. 發展的領域
2. 建立工業化社會

第7 章 岌岌可危的現代政府
1. 自由主義國家的終結
2. 新多元主義

第8 章 變化中的東方

第9 章 待完成的工作

第10 章 現今的人類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