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文學中的幽默與反諷
文學中的幽默與反諷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文學中的幽默與反諷

作者: 吳錫德等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 2003-06-0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03
本店售价: RM33.85
促销价: RM31.9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寓意(Metaphor)與諷諫(或諷諭 / Allegory)一向具有政治考量與文學表現之必要。在藝術手法上,它既是一種極高境界的修辭,亦同時需有深入的解讀,是以,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同時,它也是一種具普遍意義的創作思想。諷諭既是一種道德勸說、迴避手法,也是一種創作表現方式,但最重要者莫過於對它的解讀。義大利詩人但丁可說是西方的集大成者,他不僅成功地將文學帶離神學,並同時將「寓意」予以解讀為:字面意義者、諷諭意義者、道德意義者,及神秘意義者四類。為此,在他之後的詩人莎士比亞、歌德、雪萊、波特萊爾等等詩作大家才得以發揮得淋漓盡致,將詩與隱喻做了最完美的結合。波特萊爾著名的詩作〈感應〉不就宣稱它既是詩人的特權,亦是銜接大自然一切神秘力量的最佳途徑。總之,在人類文學發達史上,不論透過何種文類:詩歌、戲劇、小說等等,諷諭的手法永遠歷久不衰!

作者群簡介

  • 吳錫德: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 黃錦蓉:政治大學日文系副教授
  • 阮若缺: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
  • 王兆徽:政治大學俄語系教授
  • 曾蘭雅:安卡拉大學土耳其語文學系博士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