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5,8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理财 > 经济/趋势 > 終結貧窮:可以在2025年以前達成
終結貧窮:可以在2025年以前達成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終結貧窮:可以在2025年以前達成

作者: 傑佛瑞.薩克斯
出版社: 臉譜
出版日期: 2010-12-1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0.00
市场价格: RM68.45
本店售价: RM60.92
促销价: RM60.24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時代雜誌專題報導
中外學者專家重量級推薦

  今日報紙頭條:「昨天有超過兩萬人死於極度貧窮!」
  這不是危言聳聽的報導;
  至今,每年有超過八百萬人因貧困而亡。
  全球六十億人口中,約有十億人每天生活費不到1美元;
  世界最富的三個家族擁有1,350億美元,相當於最窮的六億人口的全部財富。

  一九三○年,在經濟大恐慌之際,偉大的經濟學家凱因斯預測:「二十世紀末前,英國與其他工業國家能夠終結貧窮。」

  七十年後,人們證明了凱因斯的判斷無誤。

  今日,當代經濟學界的傳奇人物薩克斯也大膽宣布:「赤貧可以在我們這一代終結。」

  這一次,我們能否再度成功?

  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頭一遭,我們有機會在這一個世代杜絕世界上最落後地區的赤貧現象。問題是:我們會是這麼具有歷史意義的一代嗎?未來的十五年內,我們該如何才能停止貧窮陷阱的惡性循環呢?

  曾被《紐約時報》及《時代雜誌》譽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並擔任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特別顧問,專精於世界貧窮問題研究的學者傑佛瑞.薩克斯為以上問題,提出答案。

  一九八四年,他是玻利維亞經濟發展的顧問;一九八九年,他協助波蘭重建家園;一九九一年,他向莫斯科提出諮議;九○年代初,他深入觀察中國;一九九四年,他幫助印度政府;一九九五年起,他開始關注非洲諸國。足跡踏遍世界上超過一百多個國家,薩克斯提供政治領袖經濟發展與打擊貧窮的建議,造就了他在發展經濟學上泰山北斗般的地位。在本書中,薩克斯解釋貧窮在過去是如何克服的,同時以「臨床經濟學」的獨特思維,提出貧窮國家與富裕世界的合作藍圖,期待我們可以在二○二五年之前,終結貧窮。

作者簡介

傑佛瑞.薩克斯 Jeffrey D. Sachs

  美國當代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也是當代經濟學界的傳奇人物。一九八三年,年僅二十八歲即獲聘為哈佛大學終身職教授。而後轉聘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主任,由於參與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顧問,他的足跡遍及一百多國,造就了他在發展經濟學上泰山北斗般的地位。由於對世界的貧窮問題有著第一線的觀察與感受,他也成為當代經濟學界少有的熱血之士。於聯合國倡導減輕貧窮的千禧年計畫中,擔任秘書長安南的高級顧問。

  薩克斯是聯合國貧困問題研究專家,全球化倡導者,也是促成G8格蘭依高會議與英國政府非洲計畫的主要推手。減低貧窮、永續環境發展是他主要的關懷。曾被U2合唱團主唱波諾(Bono)盛讚為「人民的經濟學家」,被他的對手、紐約大學的William Easterly描述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改革者」。

譯者簡介

鐵人雍

  台北市與蒙特婁人,專攻城市政治經濟研究與國際傳播發展,現任加拿大社會人文科學基金(SSHRC)城市研究計畫(The Culture of Cities Project)博士後研究員。


目錄

專文導讀一 推崇這個人,推薦這本書 朱敬一
專文導讀二 是的!「貧窮」絕對能夠終結 吳惠林
專文導讀三 舊貧走了,新貧又到! 南方朔
專文導讀四 貧窮國家邁向富裕並非遙不可及 黃仁德

誌謝
序 波諾
前言

第一章 全球圖像
第二章 經濟榮景的擴散
第三章 為什麼有些國家無法欣欣向榮
第四章 臨床經濟學
第五章 玻利維亞的高海拔超通貨膨脹
第六章 波蘭回歸歐洲
第七章 暴風中的收穫:掙扎建立常態的俄羅斯
第八章 中國:半世紀後的追趕
第九章 印度的市場改革:希望戰勝恐懼
第十章 無聲無息地死亡:非洲與疾病
第十一章 千禧年、九一一與聯合國
第十二章 從根拔除赤貧的方法
第十三章 創造投資需要以終結貧窮
第十四章 杜絕貧窮的全球協議
第十五章 有錢人能幫窮人一把嗎?
第十六章 迷思與魔術子彈
第十七章 我們為什麼要付出?
第十八章 我們這一代的挑戰

引用作品
延伸閱讀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