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5,2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科普丛书 > 觀念生物學4:共生.平衡.互利(全新修訂版)
觀念生物學4:共生.平衡.互利(全新修訂版)
上一张
觀念生物學4:共生.平衡.互利(全新修訂版)
下一张
prev next

觀念生物學4:共生.平衡.互利(全新修訂版)

作者: 尼達姆,霍格蘭,麥克佛森,竇德生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17-06-3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80.00
市场价格: RM57.81
本店售价: RM51.45
促销价: RM50.87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生物學家、畫家、科學作家、媒體傳播人聯手出擊
  ●圖文並茂,帶你探索神祕的微生物世界


  原來,微生物有另外一面,這些隱形的小傢伙不全是善類。
  有些病菌就是喜歡找碴,給我們帶來各種疾病。
  這場人菌大戰已打了好幾萬年,
  隨著科學與醫療的進步,戰況也愈演愈烈。

  人類好不容易在二十世紀發現了抗生素,取得優勢,
  但微生物緊接著就發展出抗藥性來對付。
  究竟我們有沒有辦法戰勝微生物?書中有獨到的見解。

  隨著對微生物愈來愈了解,我們漸漸進入與微生物合夥的新關係,
  利用它們的技能來解決種種難題,
  例如治療與預防疾病、餵養愈來愈龐大的人口、清理汙染的環境。

  然而,在開發利用微生物之際,
  我們也必須以無比的智慧拿捏好分寸,
  和這群小東西保持和諧平衡的共生關係。
  我們怎樣對待微生物,關係著人類與地球的未來。

強力推薦

  這真是一套精采的書,
  用這麼吸引人又容易了解的方式,
  把微生物的奇妙天地呈現出來。
  搭配了充滿創造力又富啟發性的插圖,
  更是增色不少,連細菌也活靈活現、人模人樣了!
  每個人都應該讀讀《觀念生物學3、4》!
  ——戴維斯(Julian Davis),美國微生物學會前會長

  能把科學用這麼清楚又有趣的方式介紹給大眾,
  實在相當少見!⋯⋯
  作者以吸引人的實例、富啟發性的比喻、
  以及引人深思的問題,來介紹書中的內容。
  《觀念生物學3、4》真是一本通往一整座奇妙王國的護照。
  ——謝克特(Moselio Schaechter),《有菇為伴》作者

  ●頂尖高中推薦閱讀書單
  ●大學生物課程指定教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尼達姆Cynthia Needham


  波士頓大學暨塔夫茨大學微生物學副教授,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士、ICAN製片公司的科學節目監製,曾任微生物學素養促進會(Microbial Literacy Collaborative’s Executive Board)會長,領導各式各樣的科學教育方案,《觀念生物學3、4》正是結晶之一。

霍格蘭Mahlon Hoagland

  傑出的分子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霍格蘭在科學上有許多成就,最重要的有:發現胺基酸活化酵素;以及發現轉移RNA(tRNA),揭露了DNA攜帶的訊息如何轉譯為蛋白質的機制。
  退休後專注於科學寫作與教育,與竇德生合著的《觀念生物學1、2》是他的代表作。
  霍格蘭於2007年辭世。

麥克佛森Kenneth A. McPherson

  科學作家、ICAN製片公司的科技節目監製,專精科學與資訊科技,也常擔任這方面的顧問。
  與人合著了多本機械及應用微生物學方面的書。

竇德生Bert Dodson

  才華洋溢的畫家,曾為80多本書繪製插畫,也是連環漫畫《核潛艇》(Nuke)的作者。
  竇德生在設計學院開課多年,教人如何畫插畫與素描;他還寫了一本受歡迎的書《會拿筆就會畫》(Keys to Drawing)。

譯者簡介

李千毅


  密西根大學生物碩士,曾任天下文化編輯。
  譯有《觀念生物學1~4》、《觀念化學IV》、《現代化學II》(合譯)、《金色雙螺旋》(合譯)等書。
 


目錄

第三篇  危險的朋友,友善的敵人
與微生物同一個屋簷下
當朋友變成敵人
熟悉的敵人
最致命的陌生訪客
護衛我們的領土
如何管制傳染病的爆發
與細菌共跳一曲演化之舞

第四篇  未來的創造者
與病原微生物的抗藥性作戰
環境大掃除
餵養全世界的人口
與微生物合夥的黑暗面
攸關微生物與人類的未來

附錄  進入分子的世界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