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長讀蘇南:國家,村社與地方工業化(共二冊)
長讀蘇南:國家,村社與地方工業化(共二冊)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長讀蘇南:國家,村社與地方工業化(共二冊)

作者: 董筱丹,溫鐵軍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3-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948.00
市场价格: RM170.43
本店售价: RM151.68
促销价: RM143.16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地理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不同區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條件限制而差異顯著,所選擇的發展路徑也必然各不相同。因此,對於中國的發展經驗絕不可能僅憑教科書上的理論以及簡單的資料分析就概而論之。只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去各地深入調研,長期觀察,才有可能在實踐的基礎之上形成理論創新,得到真正有價值的判斷和結論,從而梳理出中國發展的真實經驗。
 
“蘇南”歷來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到21世紀以來蘇南外向型經濟的迅猛發展,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片土地在40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上演著“低成本”和“高速度”的增長神話?
 
本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中,作者從政治經濟學的一般理論框架入手,分析了資本、土地、勞動力三要素在蘇南地區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組合特徵,以及由此派生的制度安排,不僅解釋了蘇南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如何能在工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做到農業不蕭條、農村不衰敗,也解釋了21世紀初期外商投資選擇蘇南的內在原因。下卷則將研究目光聚焦于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與變遷,從中可以看到政府“逆週期”和“跨週期”調控促進區域經濟朝高水準、高品質方向發展的相關經驗。


作者介紹

董筱丹,1978年9月出生於黑龍江省,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研究人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鄉村治理、鄉村建設、區域發展、發展中國家比較研究等。主要著作有《一個村莊的奮鬥:1965-2020》《再讀蘇南——蘇州工業園區二十年述要》《去依附:中國化解第一次經濟危機的真實經驗》。參與寫作《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1949—2009》《解讀蘇南》《中國新農村建設報告》等。以第一和主要獲獎人身份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十項。
 
溫鐵軍,中國人民大學二級崗位教授,先後擔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鄉村建設中心主任、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農村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西南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暨南大學、新疆大學等高校特聘教授。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現任/曾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民政部、國家林業草原局、國家糧食局、北京市、重慶市、福建省等省部級政策專家。主要著作有《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1949—2009》《全球化與國家競爭:新興七國比較研究》《從農業1.0到農業4.0:生態轉型與農業可持續》等。


目錄

上卷
第一部分
引子
一、雛鷹振翼———近代中國之第一次工業化
二、新中國工業化原始積累與中央政府公司主義
第一章蘇南農村工業化原始積累
一、村社內部自我剝奪完成原始積累
二、蘇南社區內部化處理外部性問題的歷史經驗
第二章地方政府公司主義與鄉鎮企業發展
一、從中央政府公司主義到地方政府公司主義
二、地方政府公司主義與地方工業化
三、扶持與回報:地方政府與鄉鎮企業的“交易”
第三章宏觀經濟波動與鄉鎮企業改制
一、20世紀90年代鄉鎮企業發展環境的變化及影響
二、鄉鎮企業利潤攤薄與負債增長
三、政府才有退出權:對鄉鎮企業改制的另一個解釋
第四章國內產業的國際擴張
一、對外開放內在邏輯的演變———從資本短缺到資本過剩
二、出口導向戰略“反向誘致”制度變遷
三、不同歷史階段蘇南對外開放的總體情況
第二部分
專題報告
專題報告一:長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工業化進程
專題報告二:城鄉二元結構下的農村工業化歷程
專題報告三:國家工業化原始積累的負外部性及其化解
專題報告四:地方政府公司主義產生的宏觀經濟背景
專題報告五:財稅、金融、外匯三大赤字危機併發與
專題報告六:鄉鎮企業改制的兩個階段
專題報告七:鄉鎮企業規範改制的“另類”參考———“30年3個村”
專題報告八:21世紀蘇南發展的國際環境:發達國家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一:村莊工業化進程中的要素貢獻與回報機制———以永聯村為例
案例研究二:村企合一與工農融合———以蔣巷村為例
案例研究三:土地資本化過程的成本、收益與機制分析: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例
後記

下卷
第一章一個優勢:1988—1994年大危機與“舉國體制”
下的園區起步
一、危機!起點!
二、“逆勢而上”不易“成本趨零”更難
三、“不特有特 比特更特”
四、中新合作實質:兩個“強政府”的聯合
附件 東南亞地緣圈中的“強政府”新加坡
第二章兩強結合:國際金融資本流動與園區調整
一、大珠小珠落玉盤
二、美新日各譜詩篇
三、東亞金融風暴:信用收縮與園區股權調整
附件 中國1998—2001年的輸入型危機
附表
第三章三駕馬車:國資+外資+鄉資
一、外資撤離和國資替代的“驚險一躍”
二、美國IT泡沫與園區外資經濟興起
三、地方政府公司主義的鄉土基礎:村社理性
附件1美國IT業發展與全球FDI流動
附件2集體經濟與村社理性的關係
附表
第四章兩大創新:政府管理創新與企業技術創新
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與園區困境
二、兩大創新的邏輯、路徑與機制
三、園區“後危機”時代的“高制度”創新實踐
附件 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複合制度創新
附表
結語一個預期:中國“走出去”戰略中的園區前景展望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