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5,62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明代觀音信仰之研究
明代觀音信仰之研究
上一张
明代觀音信仰之研究
下一张
prev next

明代觀音信仰之研究

作者: 徐一智
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 2016-05-0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20.00
市场价格: RM79.10
本店售价: RM70.4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觀音信仰傳入中國,為何能普及民間廣為流傳,是觀音研究史上,必須討論的重大議題。因此,本書即以明代觀音相關的文本為依據,分成觀音形象與能力,以及如何在僧侶、居士間傳播等部分,探究觀音崇拜被明代社會所接受之情形。

  除了分析明人信奉觀音的狀況外,亦發現明代觀音信仰有呈現出「佛教哲理化」的特色,例如崇信的僧侶們皆修持及弘揚念觀音名號、誦觀音經典、茹素、戒殺等修持方法,並致力研究觀音相關的佛學義理和經典,期待用「學問型」的佛教發展,感得文人、宰官相助及布施。此外,亦發覺明代佛教居士為求觀音幫助,同時把念佛、誦經、戒殺和茹素之淨業修習,當作向觀音祈求以獲得感應的方法。由於觀音信仰裡,明代信徒祈求和感應的過程,皆與佛教思想及教義相關,明代觀音信仰的「佛教哲理化」發展,實值得被重視與研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徐一智


  臺灣宜蘭人,中正大學博士。現任中央大學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員。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中央大學歷史學報主編、執行編輯與編輯委員、中央大學研究發展處、歷史研究所與明清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大學助理教授、學會編輯、雜誌社文字主編、大學教材與教科書編纂者。

  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史、佛教文化史、觀音信仰發展史。研究融會文本分析、思想史、文學史和佛教史成一體,彼此參照互發,研究專題多屬目前學界討論的重要議題。曾發表《晚明浙江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漢傳佛教華嚴學研究序說》、〈晚明寺院經濟之研究——以雲棲寺、顯聖寺、天童寺為中心〉、〈明代上天竺講寺觀音信仰之研究〉等多種專書及論文。


目錄

漢傳佛教論叢序
〔推薦序〕宗教與社會互動關係的思考 王成勉
〔推薦序〕繁花似錦的佛教:明代觀音信仰基礎之擴大 廖肇亨
〔自序〕自性觀音的追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時間分期
第三節  名詞釋義:「觀音信仰」的意義
第四節  研究回顧
第五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印度的觀音信仰與傳入華之情況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印度觀音身世與信仰的發展
第三節  觀音信仰入華路線與各代發展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明代觀音信仰的普及狀況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明代觀音信仰的普遍情況
第三節  明代觀音信仰盛行的原因
第四節  明代經錄所收的觀音經典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明代觀音菩薩的形象(上)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千手千眼觀音
第三節  南海觀音

第五章  明代觀音菩薩的形象(下)
第一節  魚籃觀音
第二節  白衣送子觀音
第三節   小結:兼述明代觀音形象的特質

第六章  明代僧尼與觀音信仰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高僧傳中信仰觀音僧侶的生平事蹟
第三節  高僧傳中信仰觀音僧侶的宗教特質
第四節  小結

第七章  明代佛教居士與觀音信仰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明代居士信仰觀音的因緣
第三節  《觀音經持驗記》的作者生平概況與寫作緣起
第四節  《觀音經持驗記》中明代居士崇信觀音之內涵
第五節  《觀音經持驗記》中觀音信仰的淨土法門特質
第六節  《觀音經持驗記》中賜子之現世淨土轉化需求
第七節  小結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