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5,26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吾都與他方
吾都與他方
上一张
吾都與他方
下一张
prev next

吾都與他方

作者: 翁燕珍
出版社: 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 2014-03-0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80.00
市场价格: RM73.02
本店售价: RM64.98
促销价: RM64.26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精研明朝京都賦與行旅賦,在前賢的肩膀上發現新視野!

  ◎本書為作者之博士論文,結構嚴謹,內文旁徵博引、論述精闢,乃研究明賦必讀之作。

  ◎〈吾都篇〉以明代京都賦(含北京賦、南京賦)為研究主體,歷代都邑賦都是文化的載體,研究歷代都邑賦必然可得知賦體承載的文化傳衍脈絡。

  ◎〈他方篇〉論述明代行旅賦,明朝賦家旅途之遠超越了歷代,其內容多涉及異域,如果名之曰「異域賦」亦未嘗不可,其顯示的特色,值得吾人正視。

  本論文分為上篇〈吾都〉與下篇〈他方〉,進行明代京都賦與行旅賦(異域部分)的基礎研究,為文本全篇之梳理,並力求不調動賦作之結構,依此尋求賦家寫作的思想脈絡,呈現賦作之旨意。依時代的發展順序,將作品逐一詳盡解讀,以求文本各面向的意涵及專篇特色,最後統合兩類賦作的共同特質以為結論。

  明代實施兩京制度,而明代京都賦為歷代之冠。明代實施封貢制度,有蕃國、有羈縻之地,而賦家有征行與征伐之作,足跡超出中土。故此二類明賦與明代政治有密切關係,藉由明代京都賦,我們可以明白兩京在賦家心中的定論;藉由足跡超出中土的征行與征伐之賦作,我們可以明白賦家心中的華夷之辨;藉由此二類明賦,我們可以明白賦家心中的文化認同。舊有文類的內涵形式隨著社會脈動而更動,賦家之當代情境與個人經歷皆不同於前人,此二類明賦所寫之題材乃攸關明朝當代政治制度,也因此於文學創作內容上有所新拓,更進而承載內容的形式也有所新變。

  明代京都賦賦家之身分有其共性,從籍貫而言,十位賦家均為南方人,均曾親履北京,親眼目睹北京風華與氣象。論其學養,進士乙榜者一、貢士者一,餘為進士。論身分,則有京職官員,有京職官員兼文學家,有京職官員兼方志家兼文學家,有地方官員兼方志家兼文學家,有方志家兼文人畫家,可謂均為高文化之士。每篇京都賦各有特色,而共同論點在於(一)京城選址論述(二)京城規畫描述(三)京城建築描寫(四)兩京氣象差異。賦家敘寫地理景觀,展現了豐富的自然地理知識;以分野、地中說、天下山河兩戒說、風水觀,表達了環境價值觀;以天子守邊肯定北京的地位,南京則是充滿歷史記憶,南朝的、明初的,而以文化之都定位。明代賦家用盡心思形塑北京城的輝煌壯麗與皇家禮制文化。以高聳、中心、軸線、對稱等空間美學觀對皇城建築群描寫,再作細部描繪,以凸顯其精雕細琢之工。而北京城自建造後,歷經祝融與增建,藉由永樂、成化、嘉靖與萬曆時期的北京賦,北京城(兼及皇家遊苑)建置之風貌與嬗變可得而知。故就縱向審視,可謂兩京沿革之文獻資料,故具有文獻價值;而賦家在作品中蘊藏著的豐厚的情懷,此又是與方志不同之處。出於獻賦傳統,明代賦家鋪寫京都賦之動機亦多在於獻賦,目的各有不同,或宣上德,或諷諭,或諛君,或逞才學;另有表明或欲傳後世,或為畫跋。至於獻賦以為諷諭,用心固然深矣,卻終究不起作用。

  至於敘寫征行與征伐至異域之賦家,論身分,則有總兵,有翰林編修,有戶科給事中,有行人。行走於華夷兩地的賦家,在賦作中或刻意描寫蕃國勤慎接迎王人,凸顯蕃國的慕華;或強化蕃國的異質文化,流露自我文化的優越性;或反覆書寫思鄉與懷歸,表達對異質文化的不認同;或重視文化傳播,推崇自我文化;身為明朝的文化官員以華夏文化為傲,在賦作中油然興起華夷之辨,展現強烈的文化認同。對難忘的旅程與個人情志多所感發,則以騷體賦承載,充滿瑰麗奇瑋色彩與眷戀纏綿深情;極力彰顯封貢制度下宗蕃權力關係,著重異國風土,則以散文體賦鋪陳,既可視為文獻,又絺章縟采,足列詞藝之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翁燕珍


  現任中學教師

  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士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碩士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碩士論文:《漢諷諭賦研究──漢代賦家的愛與痛》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範圍
第三節 研究視角
第四節 文獻回顧
第五節 研究難度
第六節 論文架構

吾都篇:明賦之兩京人文地理書寫

第二章 潤色鴻業,雍容揄揚
——李時勉、陳敬宗、錢習禮〈北京賦〉研究
第一節 成祖遷都,獻賦以賀
第二節 恪遵賦法,仿效漢製
第三節 潤色鴻業,雍容揄揚
第四節 小結:慶遷都,宣上德

第三章 文士樂土與帝王之都
──桑悅〈兩都賦〉研究
第一節 科舉失意,獻賦冀遇
第二節 兩京並立,兩京賦興
第三節 〈南京賦〉──士大夫之樂土
第四節 〈北京賦〉──帝王之都
第五節 小結:有名於時,未獲聖眷

第四章 直把帝都作仙鄉
──余光〈北京賦〉研究
第一節 獻賦諛君,賞鈔千貫
第二節 直把帝都作仙鄉
第三節 小結:虛擬蜃景,推波助瀾

第五章 在頌與諷之間
──黃佐〈兩京賦〉研究
第一節 關切朝政,獻賦以諷
第二節 仿效漢製,結語出新
第三節 〈南京賦〉──南都頌歌,緬懷太祖
第四節 〈北京賦〉──北京壯麗,既頌且諷
第五節 小結:諷諭不起作用之宿命

第六章 敷陳名物,如實存錄
──盛時泰〈北京賦〉研究
第一節 才高學博,作賦逞能
第二節 一經一緯,鋪寫帝京
第三節 敷陳名物,如實存錄
第四節 小結:純漢式之帝都風俗民情

第七章 勸百諷一
──帥機〈二京賦〉研究
第一節 絕筆之作,獻賦以諷
第二節 虛擬人物,抑南揚北
第三節 〈南京賦〉──六朝金粉之歷史記憶
第四節 〈北京賦〉──天子守邊,四方會極
第五節 小結:詞人之極思,一代之鴻製

第八章 謳歌帝都,兼以憂國
──顧起元〈帝都賦〉研究
第一節 帝京之盛,神駭目眴
第二節 據事類義,經緯交織
第三節 謳歌帝都,兼以憂國
第四節 小結:串璣成文,華實相扶

第九章 侈揚皇都,才人之致
──董應舉〈皇都賦〉研究
第一節 〈皇都積勝圖〉之引發
第二節 〈皇都賦〉與〈皇都積勝圖〉之圖文對照
第三節 〈皇都賦〉與〈皇都積勝圖題跋〉關係之佐證
第四節 小結:〈皇都積勝圖〉與〈皇都賦〉 存在著圖文關係

他方篇:明賦之異域人文地理書寫

第十章 橫槊作賦寫征戰
──趙輔〈平夷賦〉研究
第一節 趙輔平夷,《明史》隱晦
第二節 序文正文相輔相成
第三節 驍勇出征,朝鮮助戰
第四節 小結:優越戰力,華夏認同

第十一章 文化固守之朝鮮觀
──董越〈朝鮮賦〉研究
第一節 誥諭孝宗即位,董、王出使朝鮮
第二節 體製繁複,自為之注
第三節 文化固守下之朝鮮觀
第四節 小結:中朝俱傳,各美其文

第十二章 瑰瑋奇章之安南情結
──湛若水〈交南賦〉研究
第一節 往封安南國王,湛、潘出使安南
第二節 安南情結與屈賦比興技巧
第三節 虛實相間之使交過程
第四節 小結:文化固守,瑰瑋奇章

第十三章 形勞於役之空間困頓與消解
──孫承恩〈南征賦〉、〈北歸賦〉研究
第一節 誥諭世宗即位,孫、俞出使安南
第二節 棄散用整,兩韻一轉
第三節 〈南征賦〉──形勞於役之困頓
第四節 〈北歸賦〉──形勞於役之消解
第五節 小結:悲欣交集,真誠流露

第十四章 胥靡之哀歌
──楊慎〈戎旅賦〉、〈無悶篇〉研究
第一節 大禮議諫爭,謫戍雲南永昌
第二節 〈戎旅賦〉──胥靡哀歌之泣吟
第三節 〈無悶篇〉──胥靡哀歌之停唱
第四節 小結:友朋點化,隨遇而安

第十五章 使臣之壯遊與心聲
──蕭崇業〈航海賦〉研究
第一節 往封琉球國王,蕭、謝出使琉球
第二節 敘事與論辯之雙重結構
第三節 使臣壯遊與心聲
第四節 小結:使臣風采,賦家本色

第十六章 象胥海上觀月之審美體驗
──謝杰〈海月賦〉研究
第一節 往封琉球國王,蕭、謝渡海
第二節 錯落有致之句式,行雲流水之韻律
第三節 海上觀月之審美流暢體驗
第四節 小結:冒險精神,浪漫情懷

第十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價值
第二節 研究成果

參考書目
附錄